2007年8月7日

讓期刊安樂死

早就聽聞Quest 停刊了── 停刊,並非暫停出版一段時間,而是以後不會再出版了,由它成為「歷史」。不過看到七月出版的最後一期(vol. 5, no. 2),才知道這不是謠傳。

根據封底顯示的資料,這本期刊是由亞洲基督教大學聯會(Association of Christia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Asia,簡稱: ACUCA)和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董事會(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Higher Education in Asia,又稱: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基金會)聯合出版的,可是封面底頁說它是由中文大學出版社代表兩所機構出版的。Quest 的總編輯是韓裔神學教育工作者徐洸善(David Kwang-sun Suh)【註】。Quest 的副題是「為亞洲基督教學人而設的跨學科學刊」(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for Asian Christian Scholars),內容涉及「當代與歷史上亞洲的宗教與社會政治議題、亞洲的神學論述、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與學術」。

簡單來說,Quest 所走的路線是刊登學術感與信仰關懷兼備的中短篇英文論文── 既不是只會在地位最高的國際學刊才找得到的那種論文(其質素之高足以左右大學教師的升遷),也不是在一般亞洲神學期刊常見而學術感不強的神學反省文章。

Quest 在2002 年十一月創刊,一共出版了五卷、九期(第一卷只有一期),刊登了六十一篇由四十五位學者撰寫的論文,以及一篇會議報告和二十七篇書評。從第二卷到第四卷,都達到一年兩期的目標(第五卷的上下兩期分別在2006 年和2007 年出版)。論文的內容大多數以亞洲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為主,涉及的課題十分多樣化。

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合基金會會長特別在Quest 最後一期,向讀者解釋停刊的原因:"The low number of subscribers does not justify the high cost of production"。可是中大、港大、浸大,以及哈佛、耶魯等海外大學,它們的圖書館都是Quest 的訂戶,而且Quest 甚少脫期,每期平均刊登6.7 篇論文,已算是不錯的成績。若果期望一本新創辦的學刊在五年之內就能以訂閱費用的收益抵消生產成本,是否有點不切實際?

一本學刊的價值與功用(尤其是長遠的作用),固然不能僅僅以訂戶的多寡來衡量,不過,如果經過一段時間,訂戶數量仍然偏低甚至下降,而造成長期的虧損,出版者就好應該及早讓它安樂死,免得再浪費大地寶貴的資源。


【註】詳見Quest 最後一期的編者序

沒有留言: